《捡骨人》第3章 得到认可
片刻之后,师父突然泄了气,慢慢的又坐到了椅子上开口说道:“刚刚听你的意思坟没了吧。打个商量,我帮你捡金,再给你寻出好地方,你就放了这孩子吧。”
“没想到你是个捡骨人,这事儿可行。不过我还有一个要求,我要这个小子帮我举伞。”三娃子沉思了一下,眼中带有深意的看了一眼我师父,然后这才开口说道。
“让他帮你举伞?”师父又皱起了眉头,他没想到这家伙居然提出这个要求。
涉及到捡骨方面的东西我是一点都不懂,不过后来还是知道了。师父刚刚说的捡金是捡骨的另外一种说法,而这其中涉及到的说法还有很多,比如还有地方称之为洗骨,执骨等。
而这刚刚三娃子提到的举伞也是大有说法的。以神鬼论来说,祖先之魂魄不可见光,开棺后其魂必寻黑为避,拿黑雨伞是让祖先有避身魂之所。
而这举伞的人选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说女子属阴不易伤魂,所以举伞之人一般会选择死者的女儿或者儿媳,很少会让男的举伞。如果是家中实在没有女子的话,才会选择男性。
而举伞之人必须是死者血亲,所谓的血亲也就是直系后代或者与直系后代有关之人。
此时面前这位指明要让三娃子给他举伞,言下之意就是要让三娃子认他作干爹。活人拜鬼作干爹这是会影响到一生的事情。
“不错,必须是这娃子,不然咱们就好好斗一斗。
我不怀疑你有能够强行赶走我甚至是收了我的手段,但你可以试试在此之前我能不能毁了这个娃子。”三娃子的面色很平静,就好像在说一件事不关己的事情一般。
“这事儿我不能给你答复,要看他们两口子怎么说。”师父想了想之后这才说道。
见到师父妥协了,我心中清楚师父也是顾及三娃子的安全,不然不可能主动开口认怂,心中多少有些替师父鸣不平。
很快师父就回来了,然后对着三娃子点了点头,看样子王姨两口子是答应了这鬼物的要求。
而后的事情就顺利多了,三娃子双眼一闭就晕了过去,师父仔细上前检查了一番之后确定那鬼物已经离开,这才让三娃子的父母进来。
拜干爹这事儿还没有那么简单,特别是与鬼拜干爹,这其中涉及到的东西就更多了。王家两口子也将这事儿拜托给了师父,然后千恩万谢的把我们两师徒送出了家门。
临走的时候,我看到王姨悄悄的给师父塞了一个大红包,想来那里面就是师父这一次的辛苦费了。
跟在师父身后我俩撑着伞往回走,这会儿雨已经小了许多,但摸黑走夜路速度更慢了。
一个半小时之后我和师父才回到家,比去的时候多花了半个小时,回到家之后师父就直接去做饭去了
其实刚刚在王家的时候他们也留师父和我吃饭,但师父却是拒绝了。当时的我有些不明白,免费的饭菜都不吃么?要知道当时的社会背景,没有几家能够吃的上几口饱饭的。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雇主留吃饭,什么情况下是能留的,什么情况下是不能留的,这其中都有很多说道。
吃过饭之后,师父将我叫到了面前,这一次他十分严肃的问我:“今天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如果干了这一行,以后你还会遇到很多这种情况,甚至比这种情况更加糟糕。你现在还想要干这一行么?”
“干,没有什么比穷更可怕的了吧,师父。”我就知道师父回来后一定会问我,而我也早就想好了答案。
我还清楚的记得,三年前干旱闹饥荒饿死了好多人。而我们家也全靠吃草根树皮才度过了那个艰难的时刻,好多时候我都饿得产生了幻觉,那种情况下甚至想一死了之的。
而十里八乡,只有师父是吃了饱饭的,甚至还能接济一些周围的人。这也是为什么父母明知道这是一份和死人打交道的职业,却依旧要送我来的原因。
“好,既然如此那我就收了你这个徒弟。”
我知道,从这一刻开始我才算是师父真正的徒弟,算是得到了继承他衣钵的资格。
就在这房间之中,我给师父行了三拜九叩的拜师礼,敬了徒弟茶。之后师父从神龛后面取出了一本已经泛黄的书递给我,告诉我,这本书就是我们捡骨人的依仗和根基。
从师父的手中接过那本书的时候,我能够感受到师父好像整个人都放松了不少,脸上也多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给三娃子拜干爹的事情在三日之后,师父一大早就带着我到了王家,拜干爹的东西王家都基本上准备好了,只有一些特殊的东西是需要师父自带的。
这次见到王家的老三他已经清醒了,只是整个人看起来有些虚弱,见到我过来还是很高兴的和我打着招呼。
老大和老二今日也没有出去干活,王家的老大和我也算是老相识了,见到我跟着师父一起从出现有些意外。
只是点头和他打过招呼之后我就开始准备东西了,师父临行前有过交代,今天尽量和王家的人少接触,干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拜干爹的仪式是在堂屋中举行的,我和师父进去之后就把门关了,只让王家的三娃进来。
拜死人做干爹不能有生人在场,哪怕是娃子的双亲都不行的。
门关上之后整个房间都暗了下来,师父让我把竹箱中的东西全部拿出来。
这一次来我们没有带太多的东西,就是一摞纸钱,一些香,还有几张师父画好的符纸。
不过师父特别让我带了两件东西,一个是纸扎的小牛,巴掌大小,一个是师父用竹子编的一个九梯竹梯,同样也就手臂长短。
我问师父这两样东西是用来干嘛的,师父只是告诉我让我自己看着就行。今天我的任务就是多看,少说,不做,这也算是他给我上的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