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奇文学
2024人气小说推荐

韩冬舒芹小说在线全文免费阅读(同病相邻无弹窗无删减)

主人公叫韩冬舒芹的小说同病相邻是由边锋所著。简介:1韩少桢死不瞑目!死不瞑目不是因为他怕死,而是他放心不下已经失踪了十年的小儿子韩冬。如果不是小地方的医院误用了假药,韩少桢至少还能多活几年。活着就还有希望!韩少桢死得真不是时候,好不容国家取消了农业税…

韩冬舒芹小说在线全文免费阅读(同病相邻无弹窗无删减)

同病相邻》第1章 童年的记忆

1

韩少桢死不瞑目!

死不瞑目不是因为他怕死,而是他放心不下已经失踪了十年的小儿子韩冬。

如果不是小地方的医院误用了假药,韩少桢至少还能多活几年。

活着就还有希望!

韩少桢死得真不是时候,好不容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当了一辈子农民的韩少桢可以好好生活;好不容易韩乔木答应回国工作,陪他安度晚年,他却没福气去享受!

韩少桢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他已经自己查过黄历,看好墓地了!

死不可怕,就怕死时有牵挂!

韩少桢躺在床上,生命处于倒计时。

韩乔明没日没夜,陪在韩少桢的床边照顾着。

韩少桢只要是清醒,就会抓着韩乔明的手问:“你三爷回来了没?”

韩乔明总是不厌其烦地回道:“爹,三爷会回来的,二爷正从美国赶回来!”

二爷是韩乔木,三爷是韩冬,他们与韩乔明是同母异父的兄弟。

韩少桢弥留之际,死死地抓着韩乔明的手,说:

“老大,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你三爷,他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你二爷回来了,一定要叮嘱他,要他一定要找到我幺儿——这是……遗……命!”

在村里人眼里,韩少桢是命苦的,培养了俩个大学生,没享一天福,寿终正寝之时,一个亲儿子都不在身边!

韩少桢断气后的第二天下午,韩乔木才风尘仆仆一个人赶到六井沟。

村里的人见韩乔木没带老婆孩子回来,就在私底下里议论纷纷。

有人说:“娶个大城市的媳妇又咋样?结婚不来,公公死了都不回来端灵!”

又有人说:“还以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应该比我们乡下人讲究,想不到连祖宗都不认,公公死了都不回来看一眼,还比不上我们乡下媳妇!”

村里老老少少见韩乔木一个人回来,都有些不满,私下议论纷纷。

韩乔木便对老少爷们解释,说:“孩子刚出生不久,从美国一路赶来,刚到北京,大人孩子身体不舒服,何况我们这边山高路险,不安全!”

乡亲们一听,便懒得说了。心里却想:“辛辛苦苦送个大学生,却给别人家培养了!”

尊重韩少桢生前遗愿,下葬在韩冬生日那天,这一算还得停半个月的灵。

对于农村人来说,时间总是不值钱的,多一天少一天也没多大损失,何况现在有冰棺材,尸体放久点也没问题。

死者为大。

时间,对于韩乔木来说却是极其宝贵的,他刚同国内一家研究所谈好工作,而且合同就定在这五天后签!

韩乔木这次回国,是打算从此在国内工作和生活,他赶回来是为工作上的事,不料碰巧遇到了自己父亲的丧事。

更紧迫的不止合同这一件事,韩乔木一家子的签证得立马办!

韩乔木守了两天灵,无意中看到他父亲生前打的药,这种特效药是美国的一家研究机构研究出来的,这家研究机构韩乔木还去交流学习过,当然对这种药再熟悉不过了!

药是韩乔木推荐医生给自己父亲用的,钱也是韩乔木直接给医生的,可惜的是,医生买到的是假药!

韩乔木就是搞药物研究的!

韩乔木心里愤愤不平,但自己父亲已逝,再追究也于事无补了!

韩乔木把此事埋在了心里。

一听父亲要停那么久才上山,韩乔木就着急了。

夜深人静时,韩乔木把大哥韩乔明和大姐韩乔霞请到灵前商议。

韩乔木把2万块钱放在灵桌上,跪坐在灵前,说了自己的难处。

韩乔明听了,扶起韩乔木。

韩乔明说:“二爷,既然你还把我当亲大哥,咱爹的后事你就放心,我同大妹会把咱爹的后事办得风风光光!不过有一条,你得答应,无论如何一定得找到三爷,这是咱爹的遗命!”

韩乔木点着头,说:“哥,你放心,我会利用我所有关系网,一定把弟弟找回来!”

离韩少桢下葬还有九天,韩乔木提前离开他父亲的葬礼,去处理工作上的事了!

韩乔木的媳妇是他大学教授的女儿,小他N多届的小师妹。

韩乔木取得麻省理工博士后,他大学教授的女儿刚好大学毕业。那一年,他们在北京结了婚就直接飞去了美国,六井沟都没有回来过,甚至他们结婚的时候,连韩少桢也没有请。

从那时候起,六井沟的乡亲们就对韩乔木颇有微词。

十年前。

韩少桢是收到韩冬的大学校长寄来的信,才知道他小儿子韩冬逃学的事。

当时韩少桢还在外地打工,学校的信是寄给村委会,村委会见事情严重,就让韩乔明拍了电报给韩少桢。

韩少桢接到电报就风风火火赶回家。

大学的信不但说明了情况,还一并寄来一张休学证明。

韩冬却失踪了!

韩冬这么多年音讯全无,还能找到吗?

村里人都不抱希望了!

韩少桢下葬后,韩乔明刚把墓碑立好,六井沟就下了二十多天雨。

二十多天后的深夜,三合院没人住的西厢房就垮倒了。

2

梵天净土,锦秀桃源。

在武陵山脉腹地,有一座海拔约一千五百米的马脑山。马脑山高入云端,气势磅礴,彩霞飞舞,瑞云缠绕。

山顶还有山,山石奇异,嶙峋多姿;花草如织,争芳斗艳,天成佳趣;山下四周余脉散开,延绵不绝,远山近水,错落有致。松林竹海间,瓦房木屋依山傍水,溪田梯土里,大人忙,小孩闹,安宁而祥和。

马脑山山头向东北,山尾向西南,作奔驰状。马背上身四周悬崖绝壁,背上稍平,由尾向头缓升,至马头中心为山脉最高点,本地人叫着金顶。

金顶前面悬崖百丈,悬崖中间有一洞,洞口四周悬崖绝壁,只有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从左边通到洞口。

洞宽约四米,洞高约六米,洞内宽敞,别有洞天。洞深之处,孔隙交错,幽深莫测,洞中有暗河,水从洞口出。

山泉从马脑山上流到山脚变成溪,经过六口井的沟,混入外面的平安河。平安河经平安镇,流入沿河,奔向乌江,到达长江,最终汇入大海。

六井沟就是有六囗井的山沟,六口井一年四季流水不绝,井水冬暖夏凉。井水融入溪水,灌溉着沟里的梯田,滋润着沟里的植物,孕育着山里的生灵。

六井沟有个自然村,村名也叫六井沟。村子建在半山腰,村里毛竹成林,古木成荫,青瓦木房在林海间若隐若现,每当煮饭时,竹林中便升起人间烟火,在马尾残阳斜射下,似梦如幻,一遍详和

六井沟有个三合院,韩冬就出生在这个三合院里。

韩冬排行老六,上面有三哥两姐。

韩冬一出生,头上没有一根头发,半年后全身长满了疮,韩冬的父亲请了赤脚医生来看,终不见好,便拿了祖传下来的线装医书来查,采了草药来擦,又寻了不少偏方,一年后,韩冬头上终于长出稀稀落落的头发,又半年,头发渐渐浓密,身上的疮也不知不觉好了,竟然不留一点疤痕,只是皮肤黝黑。

韩冬快三岁了还不会说话,他父亲就说,这孩子就是来要债的,又哑又病,别的小孩欺负他,他都不知道哭,看样子还是个傻子!

那年端午,一场暴雨过后,随着几天连绵阴雨,对面松木林里松木菌同往年一样都会长了出来,韩冬的三哥同二姐去山林里采蘑菇,回来的时候,二姐不小心掉下了独木桥,被山洪卷走了。

三哥见二姐被水冲走,便顺着河边田硬上追,三哥追不过洪水。

二姐没了,三哥不敢回家。傍晚吃夜饭的时候,家里人不见二姐和三哥,一家人出来找。

三哥坐在独木桥头,浑身湿透,在雨中颤颤发抖,两只小手抓着竹篮,竹篮已经变形,里面装着满满的菌菇。

三哥被接回家,饭也吃不下一口。晚上,三哥浑身发烫,半夜开始说胡话。

第二天一早,赤脚医生被韩冬的父亲接了来,赤脚医生看了看三哥,皱着眉对韩冬的父亲说:“送医院吧,这么严重,恐怕——”

青黄不接的日子,八张嘴吃饭,别说钱,家里的余粮都熬不过秋熟。

赤脚医生给三哥打了一针,走了。

赤脚医生前脚刚走,韩冬的父亲也冒雨出了门,他来到本家哥哥槐伯的门前。槐伯是村长,掌管着六井沟自然村及沟外四个自然村的经济粮食大权。

韩冬的父亲第一次求人,他站在槐伯家屋檐下,弯下了一直挺直的腰。

槐伯说:“知道养不起,还生那么多!”

钱没借到,槐伯答应借两百斤土豆给韩少桢渡过难关。

赤脚医生又来了一次,又打了一针,又开了一天的药。

三哥还是走了,下午,三哥被装进一个小木匣,韩冬看着一直照顾他的三哥被木匣封着,急得大喊大哭——

三……哥!三哥——

韩冬不是哑巴,也不是傻子,自从三哥没了,他就成了个正常的小孩,会哭,会笑,但从不吵闹!

过了几年,光景好转,韩冬的父亲请先生选了块地,给韩冬的大哥建了幢三间小五柱青瓦木房。

韩冬的大哥结了婚分了家,住进了新房。

韩冬的大哥叫韩乔明,韩乔明是韩少桢的继子。

那一年,韩乔木开始上小学了。

韩乔木是韩冬的二哥,韩乔木长得白白净净,斯斯文文。

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冬天农闲的时候,闲不住的人就聚在一起玩字牌,4组大写的壹到拾,4组小写一到十;共八十张,又名“八十铺”。四个人玩,三个人打,一个人数,名堂有:数大二;黑碰;红碰;黄十八……

韩冬的父亲迷上了字牌,从此,安静的家便有了争吵声和锅碗瓢盆打砸声。韩乔木此时已经去平安镇读中学了,只有每个星期六回家住一晚,星期天下午又去学校,家里发生的吵闹他自然是极少见到。

韩冬刚上小学,就得帮着做家务。早上去砍一捆柴,吃了妈妈煮的饭,便同村里小孩子一起上学放学。放学回来,韩冬去山上赶牛,顺便砍捆柴回家。

韩冬的父亲赌运不好,十赌九输,韩冬母亲管不了嗜赌如命的父亲,只能在家暗暗流泪。

家里的空气是凝固和憋屈的,只有在大枫香树下,幺爷的家中空气才是活跃的。韩冬记事的时候,幺爷的胡子已经到达了他的胸前,长长的,白白的。

幺爷老伴去得早,幺爷已经六十来岁了,照常下田种稻子。光叔是幺爷的独子,光叔同幺爷年轻的时候一样,不喜欢务农,光叔读高中时学校停了课,他也不回村里,成天呆在松河县城里混,现在在县城牛肉干厂上班,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家。

幺爷还有个女儿,是光叔的姐姐,嫁在平安镇上,有个铺子。

家里就只剩下幺爷一个人,日子同样过得舒坦,一支金竹培育出的烟杆,一头铜嘴一头铜锅。烟枪立起比韩冬的个头还高,闲时总见幺爷抱着烟枪,脸上红朴朴的,嘴里吞云吐雾,冒出烟味和酒气。

村里的小孩子们倒不怕幺爷嘴里的气味,都喜欢在幺爷闲在家时围着他,听他讲各种故事。

幺爷没读书,但他记忆力好,听到的故事都记着,幺爷最爱讲听来的《西遊记》给孩子们听。

幺爷的故事给韩冬苦难的童年平添了不少欢乐。

韩冬的童年时,六井沟是没有通电的,煤油灯的煤油是凭票才能购买,买肉也得有肉票。山沟沟里的孩子总能苦中作乐,他们去山上松林里的松木下找松木屎,收回家来放在铁盘里用来晚上点亮用;遇到松木油的节疤便破成小块,当蜡烛一样用。

韩冬小时候是最讨厌冬天又喜欢冬天,因为韩冬喜欢吃土豆,土豆夏天收,而且夏天还可以到溪里摸鱼田里抓泥鳅通黄鳝捡田螺;冬天除了冷还有那可恶的红薯,不仅甜得腻而且吃了老放屁,这是韩冬讨厌冬天的直接原因;韩冬喜欢冬天的原因其实是挺简单的,因为冬天一到,春节就不远了,春节一到就有肉吃了!

过年总会把养肥的猪杀了,肉是要调“白条肉”的,猪头和内脏总会留下,项圈肉也不会卖,因为供销社是不收的。猪头是要留到大年三十供了菩萨才能拿来过年的,猪板油同猪水油及猪大肠是拿来煎油的,油渣煮白菜别提有多香,要是有一碗豆豉水,那就更美味了!

最美味的是杀猪饭,特别是猪血煮白菜,酸辣椒炒头刀肉,成了韩冬儿时最美的记忆。

韩乔木对土豆是深恶痛绝的,他嫌弃土豆不扛饿,他认为不扛饿就是没营养,红薯扛饿,韩乔木喜欢吃红薯。

韩乔木同韩冬反着来,这也难不倒他们的妈妈,秋天收了红薯,妈妈便把红薯削了皮,砍成颗粒晒干,冬天煮饭时便把红薯干粒放到米里一起煮,想挑也挑不出来。韩冬倒无所谓,他心里是讨厌吃红薯,甚至红薯干粒,但他有个好习惯,讨厌归讨厌,饥不择食。

韩乔木恰恰相反,对任何事都极较真,他讨厌土豆,就会讨厌土豆的一切。记得有年暑假,韩乔木已经上了初中,妈妈中午煮了顿洋芋颗颗饭,锅盖一掀开,一向温文儒雅的韩乔木竟然大发雷霆绝食相抗,韩少桢见他这样就训了他几句,韩乔木便哭鼻子,不小心扔了一手,鼻涕甩到韩少桢碗里,韩少桢居然没打他,也没骂,反而叫妈妈给他下碗鸡蛋面。

后来,家里再也不煮洋芋颗颗饭,都是烘洋芋饭,油烘洋芋在下,米饭在上,韩乔木吃米饭,韩冬吃洋芋。

对于父亲的“偏心”,在韩冬心里慢慢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人们总喜欢比较,韩乔木成了家里甚至村里的好的模范,那么韩冬作为韩乔木的弟弟自然在哥哥面前暗淡无光了,韩冬逐渐成了反面教材!

韩冬是村里的孩子王,他有一双高冷的眼睛,看得同龄人心里发冷,但在学校,只要有外村人欺负六井沟村里的学生,韩冬便会奋不顾身冲上去。

校长是韩冬的族哥,自然会找韩冬的父亲告状,韩冬的父亲听了,肯定是要教训韩冬的。好在韩冬的父亲看了不少家里的线装书,有些古人风范,不但毛笔字写得好,而且教育子女也有一套。有人私下告了韩冬的恶状,韩冬的父亲不会当作告状的人教训他,会不动声色地等韩冬吃过饭,洗完碗准备出去玩的时候叫住韩冬,问韩冬知道错没?韩冬自然是一脸懵逼,他父亲便会叫他靠近,背对着他父亲,他父亲便会伸出大巴掌,视情况的轻重在韩冬的屁股上也分出轻重来!

往往韩冬挨了打,他也不哭也不喊疼更不会求饶,只是痛得眼泪直流,心里暗暗骂道:

“古书上都是骗人的,当官爱长子,百姓疼幺儿!……”

韩冬这时不叫韩冬,叫韩铁,韩铁这名字是韩冬的父亲查了称命书,书上说韩冬五行缺金,所以便取了个带金旁的“铁”字。

小时候村里人都叫他“铁蛋儿”,韩冬开心地应着,上了小学,别人连着他的姓一起叫——韩铁蛋,黑铁蛋!这就变了味,让他心里很郁闷,到了初中,他便私自把姓名改成了韩冬,因为他觉得他孤苦无依,心里如冬天一样冰冷。

小孩子都是记吃不记打的,哪怕韩冬受了冤枉也从不辩解,因为他知道,就像他向他父亲要东西一样,他父亲总不给他买,逐渐他也懒得问了!

3

大山深处,交通不便,物资匮乏,信息阻塞。

农村的孩子也有快乐的时候,因为山上一年四季都有零食:春天采茶片,夏天摘野苞,秋天找八月瓜,冬天炕顶烘有花生,想吃时用柴棍一捅,便会散落几粒,大人也不会发现,把壳扔进灶孔,花生粒含在嘴里,轻轻咀嚼又香又油,唯一的坏处便是扬尘避无可避,大人发现了,说不定又要挨揍!

牛是拿来耕田的,鸡蛋鸭蛋是要拿来换油盐,猪肉要调“白条肉”卖钱。韩冬从记事起,就感觉自家生活困难,一年也没见吃上几回肉,好在溪里有鱼虾,田里有泥鳅,山上有野鸡野兔,可以时不时改善下生活。

最令人难忘的是每年端午节,韩冬的父亲总会炒一钵螺丝肉,黄鳝和鱼是凭运气,但每年端午节都有粽子吃和甲鱼汤喝。

甲鱼仿佛就只为韩冬家长的一样,韩冬的父亲每年端午前都会下溪去,每年都会捉到一只甲鱼来端午节打牙祭。

端午过后,青黄不接,意味着苦日子就要来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幸与困难总是如影随形,贫困和疾病总是相伴而行。

幸福的生活总是多姿多彩,苦难的生活却是千篇一律——贫穷。

本就不太宽裕的家庭,在韩冬母亲的勤俭持家下,倒也过得温馨,清贫中总能够找到一丝快乐。

自从韩冬的父亲韩少桢沾上了赌,家里的生活质量便每况愈下。冬天农闲的时候,韩冬在家几乎见不到父亲的面,那时家里喂了好几只猪,其中有一只母猪,母猪一年会下两次猪仔,需要打很多猪草。大姐上完初中就回家帮忙,打猪草煮饭喂猪的艰巨任务,就落在了韩冬的大姐韩乔霞的身上。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一切都是被逼出来的。

韩乔木上高中的时候,武陵专区改叫武陵市。

韩乔木是六井沟考进市一中的第一人!高一下学期,韩乔木在教室里吐血,老师和同学把他送到市人民医院,检查出来韩乔木是肺结核病。

家里把三只半大肥猪卖了,在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捐款帮助下,韩乔木出了院。

暑假的时候,韩乔木回到家,他有了独立的碗筷,菜也是单独分开吃。韩冬发现韩乔木每天早上都会空腹一粒利福平,早饭和晚饭前,都会吃几片异烟肼。

寒假再回家的时候,韩乔木已经不用再吃药了,他又可以同大家一起吃饭了。

过完年,韩乔木又该返校,韩冬的大姐偷偷跟着村里在外打工的哥哥嫂嫂,去了沿海打工去了。

韩冬的父亲在韩冬妈妈生病的那个冬天,他回家的次数比往年多了,隔三差五领着沟外的人回来,喝了口冷水,便会去对面自家的山林里转,转着转着,山林里大树就不见了。

这时,韩冬惊奇地发现,他母亲竟不再同他父亲争吵了,只是叹息之声赿来赿多,有时还会偷偷流泪。

母亲同韩冬说话也有气无力,稍稍一干活就气喘,饭量也不如以前,气色赿来赿差。

又一个暑假后,韩冬考进了平安镇中学。

从六井沟到平安中学要步行一个小时,先顺着溪边出沟,七拐八弯大约有四里远,出了沟过木桥,便是泥沙的公路,顺河直上,经过三个村庄,就到达平安镇了。平安中学就在平安镇街口旁,学校旁边是河,河拐弯处有一沙滩,沙滩上有一处古老的柏树林,林中有白鹤居于此,繁衍生息。

韩冬每个星期天下午吃了午饭,便会背着十斤大米,带着母亲给他用猪油炒好的咸菜,去学校。

学校是没有食堂的,老师们都是自己煮饭吃,学校有一位校工,是一位在战场上立过功,已经退役的志愿军老兵,人高马大,皮肤黝黑,不苟言笑,他负责给老师们烧开水,给同学们蒸饭。

蒸饭是一个大铁箱子,对开双扇门,中间有一层层隔排,早上和下午开学之前,蒸饭的房门大开,学生们有的拿着瓷缸,有的拿着饭盒,把米掏好,加好水放进蒸笼里,上完课回来在门外排好队,队伍排不整齐,校工是不会开门的,所以学生们都很听话,一个接一个站得直直的。

校工像在检阅自己的队伍,满意后,打开门,左边进右边出,这方法也挺好的,可以防备错拿或者偷拿。

韩冬是买不起漂亮的洋瓷缸来蒸饭的。办法总比困难多,他想起家里的竹蒸笼,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他便去毛竹林里砍了一棵最大的毛竹,找大哥借了锯子,做了几个毛竹筒,别说,竹筒蒸饭就是香,感觉每天都飘着粽香。

咸菜就竹筒饭还没吃到一个月,韩冬的母亲便行走困难,她的两只小腿浮肿了起来,好强坚韧的母亲病倒了。

韩冬开始了走读,每天放学后便小跑着回家,煮猪食喂猪,煮饭煨药。晚上把隔天早上的猪食煮好了才睡,第二天早早起床,炒点饭吃了摸黑出沟去,到了沟外,天才蒙蒙亮。

有天夜晚,韩冬煮好猪食,灭了火,拉上门去厢房上睡,在台阶上,他看到了“鬼火”。

“鬼火”从山脚下顺着路上山,走到半山腰,“鬼火”突然就灭了。韩冬知道,那里有许多坟墓。他害怕极了,想喊“妈妈”,一想到妈妈卧病在床,便喊不出声音。

自己的父亲一直把韩冬当成讨债的,自然是指望不上了,韩冬跑进自己房间,把门窗关得死死的。他听幺爷说过,只要画个“井”字符,鬼魂就进不了身,韩冬在门上窗户上,都画了“井”字符,又在左手心里画了一个,才惶惶不安地捂头睡去。

沟口的山上有很多娃娃坟,小时候,韩冬是不敢一个人进出沟口的,走读以后,硬着头皮壮着胆子。韩冬每次出沟口都会在手心里画个“井”字符,心里默默念着“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走了多次也没见有鬼魂来吓他,韩冬便不再害怕了!

这个时候,家里已经没有什么东西拿来换钱了,韩冬的父亲还是狠下心,把母猪转让了,母猪刚怀着猪仔,买的人拿去喂,但还是按市价来算钱,母猪肉是买不出价的,所得的钱又要留着给韩乔木做生活费。韩冬的母亲死活舍不得花钱去医院,病就这样拖着,请了赤脚医生来看,也模棱两可,倒打了针,开了吃的西药,病情倒不好不坏。

这个冬季,韩冬的父亲没有再去赌,一有空闲,便拿起祖上留下的线装药书,不停地翻找药方。病急乱投医,按医书上的药方抓药来吃。西药仍不停,穿心莲继续一针一针的打,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到快过春节前,韩冬的母亲终于可以外出游走,能去院子里摘菜,在家里煮煮饭。

这个春节,韩冬家没有杀年猪,但肉是少不了的,韩冬的父亲去镇上买了个猪头回来,称了十几斤肥肉用来炸油,加上韩冬大哥大伯家及姑姑家送来的肉,也有不少,居然比调“白条肉”的那些年更丰盛一点。

还没等到过上元节,韩乔木拿着粮票和报名费就去上学去了,因为这年的七月,韩乔木该参加高考了。

过了元霄,韩冬也去报了名取了新书回家。韩冬的母亲又病倒了,这一次比上次更严重,连出门也困难了,每天只能在床上躺一会,火铺上坐一会。

韩冬又开始了走读的生活。

久病成医,春暖花开的时候,韩冬的父亲学会了打针抓药,赤脚医生就不见来了。

农忙开始,韩冬便辍学回到家里,班主任老师来家里,叫韩冬回去继续读书,他对韩冬的父亲说,这孩子不读书可惜了,他前学期走读,都考了个全班第二,他是块读书的材料,可不该长大了去打工吧!

父亲对韩冬一直是漠不关心的,听了班主任老师的话,他才拿正眼好好瞧瞧这个在他心目中调皮捣蛋的小儿子。

韩冬的父亲叹了口气,不作态度。

韩冬诚恳地对老师说,我妈妈病好了,我就回去。班主任老师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说,我给你开张休学证明吧……

老师走后,韩冬也仔细偷看这张熟悉又陌生的脸,他看到了他父亲冷峻的眼神底下是惆怅,惆怅之下藏着倔犟,倔犟中又隐含着不甘,不甘中又夹着忍耐!

“爹——”韩冬轻轻地叫了一声,这是他从小到大第一次这样叫自己的父亲。

以前的韩冬一见他父亲的眼神就躲,见了面就低头不语,也从不同他父亲打招呼。

韩少桢听到了,他嘴角扯了扯,还是面无表情,说:

“晚上记得把鸭子赶回来!”

初夏来临,鸭子就开始生蛋了,韩冬也可以打赤脚了。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凉皮鞋是奢侈品,草鞋才是必须品,但韩冬穿不惯草鞋,晴天他穿草鞋脚痒,雨天穿草鞋脚丫就会烂。韩少桢就骂韩冬,是穷人得了富贵命,穷折腾。但是,韩少桢还是破天荒在镇上给韩冬买了双轮胎鞋,但轮胎鞋又笨又重,韩冬除了上山砍柴和上学时穿,平时还是喜欢赤着脚。

赤脚走路多了,脚底就积了一层茧,习惯成自然,走沙石泥路也没感到顶脚。夏天总是穿短裤的,短裤也是旧长裤改的。上半身光着,小腿肚子就是软处,时不时会被钩钩剌刺划伤,挂伤了也有办法,摘点嫩篙叶用嘴嚼了敷在伤口,按一会,血便止住了。

韩冬的小腿肚子也不另外,旧伤好了新伤来,脚肚子上到处是小小的伤疤,特别是右小腿外侧的一个伤口,那是打水竹笋不小心被干水竹尖刺的,刺进有半指甲深,留下一个筷子粗的洞。韩冬当时痛得大汗淋漓,竹林里没找到青蒿,蜘蛛网倒挺多,撕了下来,揉成一坨,用山芋叶压住,好久了血才停。

赶鸭子是要下田的,韩冬的伤口在田水中泡,慢慢由红变乌,由乌变黑,伤口仍然不见好,白天倒没什么,晚上奇痒难忍,伤口还流水。韩冬想了个办法,白天采些车前草,晚上洗了脚,把车前草用镰刀背打粹,贴在伤口,再用烂衣布条绑好,晚上才能睡安稳。

一天傍晚,韩冬煮好饭,韩冬的父亲还在坡上没有回来,母亲坐在火铺边靠木板墙上坐着,母亲的气色看来更差了,双腿胖得已经把裤腿绷得紧紧的了,浮肿的小腿很是吓人。

韩冬倒了中药给母亲,半碗中药她喝了十多口才喝完,韩冬接过碗,洗干净扑放在碗柜台上,又拿了母亲专用的碗筷,准备给母亲盛饭。

母亲有气无力地说:“崽儿,妈不饿,等你爹回来了一起吃!”

韩冬便出来赶鸭子了。

韩冬扛着鸭竿,跑到河边,老远就看到那鸭群在自家大田里。

大田外面有块小田,四尺宽,一丈长,小田的外面是溪。

小田是韩冬的大哥韩乔明在下户后开的荒,旁边仍是荒地,长满了石头和杂草,杂草中当然也有车前草和地瓜苞藤。

韩冬照旧去采车前草,采着采着便听见小田里噼噼啪啪着响。韩冬把车前草装进裤包里,以为小田里有很多鱼,便扛着鸭竿爬上大田埂,当他站在小田上方一看,整个身上都起了鸡皮疙瘩。

小田里居然有数不清的水蛇,它们在水里欢快地游着,跳着。

韩冬向来是讨厌蛇的,他抬起鸭竿,不停地向水里拍打下去……

端午节如期而至,韩冬的大姐听到母亲病重也赶了回来。

这一年,有两个端午节。按六井沟的风俗是只过一个的,那便是第一个。

端午前后,是农村最忙的时候,油菜要收割,水田要翻犁,土豆要挖回,秧苗要移栽……

好在,韩冬家的田一直都是韩冬的大哥韩乔明在犁,秧也在帮着插,虽然韩少桢是韩乔明的继父,但韩乔明对韩少桢比韩冬对自己的亲生父亲还恭敬,叫起“爹”来也比韩冬叫得多叫得自然。

今年的端午,韩少桢没有找到甲鱼,倒是田螺肉和粽子一如往常。

端午那天早上,鸡笼里的老母鸡不明不白死了,刚好为端午节加菜。

喝了雄黄酒,第二天,韩冬的母亲就起不来床了。

起不来床的母亲每天都叮嘱家人:

“不要让老二知道,让他好好读书!不要让老二回来,千万不要让老二回来……”

韩冬的母亲仿佛在交代后事!

那只母鸡隔年抱的十五只小鸡已经开叫了,奇怪的是,韩冬母亲卧床不起的那天起,每天都有一只鸡莫名其妙地死去。这时候,来韩冬家的亲朋赿来赿多,来的人都拿着礼品来看母亲,看一下说说话就走了,韩冬每天烫一只死鸡,烫着烫着就烦了。

鸡笼里的鸡死绝了,不谙世事的韩冬才隐隐约约感到有些不妙,他母亲的病赿来赿严重,开始昏睡,醒了也是迷迷糊糊。

韩冬的父亲韩少桢暗地里叮嘱他:

“男怕新鲜,女怕迷沉,你这几天就呆在家里,守着!”

韩冬点着头,不明所以,这几天右腿的的伤口已经化成疮,痒得难受,韩冬这几天都不敢穿短裤,怕人瞧见。粗布硬绑绑的,碰得他疮口难受,他正好想养养。

韩冬的母亲昏迷了两天,米水未进,第三天下午,韩冬的大姐去挖土豆,韩冬的父亲同大哥去了河边田里插秧去了,家里就只剩韩冬一人。

韩冬坐在火铺的板凳上,正卷开裤腿在用车前草的汁液擦疮口,屋里的母亲醒了,在叫韩冬,韩冬跑进去,他母亲看起来有了些精神。

母亲说:“崽,李子该熟了吧,妈妈想吃!”

韩冬点了点头,跑了出去。

院子边有两棵树,一棵栽秧李,一棵是七月李。载秧李还没太熟透,果皮还泛着青,七月李刚扬花只结出小果。

韩冬爬上树,在向阳的地方,挑了十几颗透亮的,装进裤包,下树回到屋里,用碗装了李子,舀石水缸的水洗干净,端进屋。

韩冬妈妈整理了自己的头发,示意韩冬把碗放在床沿上,韩冬照做了,母亲又抓着他的小手,慈详地看着他。

韩冬妈妈对韩冬说:“崽啊,你别恨你爹啊,你爹这辈子不容易,命不好,他心有不甘,你别心里怨他……”

韩冬双腿一软,跪在了地上,不停地点着头,眼泪就禁不住往外涌。

韩冬妈妈擦了擦韩冬脸上的泪,又说:

“崽啊,你是大孩子了,妈妈不在了,你要学会自己照顾好自己啊,还有,无论天大的事,不能叫你二哥回家,听到了吗?”

“听到了,妈,我记着呢!”

韩冬似乎感觉有些不妙,心里扑通扑通地跳,想做些什么,又不知该做什么,感觉好无能为力。

“崽啊,扶我一下吧,把妈妈头抬高点”

韩冬妈妈放开韩冬的手,双手撑床,努力想坐起来,她费了全身的劲,只稍微向上挪了一点,韩冬站起来去把枕头垫高,她母亲头靠了上去,脸上虚汗直冒,韩冬用衣袖帮他母亲擦着汗,汗是冰凉冰凉的。

韩冬妈妈喘了一阵,呼吸稍微匀畅了些,她指了指床沿边的李子,韩冬双手捧着碗,递了过来。

韩冬妈妈微笑着吃了一颗,又吃了一颗,第三颗吃到一半时,她似乎被李子卡住了,喉咙里发出可怕的声响。

韩冬把碗放在床沿,爬上床去,想把韩冬妈妈抱起来,他的小胳膊小腿力量不够,他双手捧着韩冬妈妈的头,把瘦小的身子挤到韩冬妈妈的后背,艰难地把韩冬妈妈扛着坐了起来。

韩冬妈妈已经不能说话,喉咙间“呼噜”作响,韩冬吓坏了,不停地哭喊起来!

“妈妈!妈妈——”

韩冬妈妈的手挥舞着,装李子的碗跌落床下,碎了!

几个李子东跳西滚!……

4

韩冬的大姐在韩冬妈妈过了“七七”,烧了灵房灵位,又出去打工去了。

不久,六井沟的三合院又有了欢声笑语,这是韩乔木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带来的。

韩乔木是六井沟村的第一个大学生,也是平安镇第一个名牌大学生。

录取通知书从平安镇邮电所取回来,消息便不胫而走。有的人听了在惋惜,说这分数可以上清华北大了;有的人说,考上了又能咋样,以后还不是教书先生;更有人想看笑话,说他的赌鬼老爸把值钱的都败光了,送得起吗?……

韩少桢心里早有了盘算,他找到他大哥,商量着请他大哥帮他把耕牛卖了。

改革开放后,韩冬大伯就把农活交给了他的大儿子韩乔纯,自己同朋友做赶牛贩羊的生意,如今六十出头了,身子骨还很硬朗,独自一人都能赶牛去几十里外的秀山县城。

工多艺熟,韩冬大伯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他只要仔细打量一下牛,就知道这牛的肉有多少斤,误差不超过十斤。

韩冬的大伯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二儿子没有养活,大儿子和女儿已经成家,三儿子小时候发了次高烧,久烧不退,烧退后大眼睛里多了一层白云,从此视力模糊。

韩冬大伯家老三比韩冬大四岁,韩冬从记事起,他这个瞎子三哥就有一只白色母山羊,几年过去,瞎子三哥已经有了十多只羊了。

韩乔木拿到通知书后,就在家等着开学的日子,他从小是没有下过田插过秧上过山砍过柴,这时正是收稻谷的时候,他就负责在家煮饭晒稻谷。

韩冬是要上山砍柴的,鸭子和猪在韩冬妈妈上山之前就卖光了,如今牛也卖了,他倒是也清闲了下来。清闲下来的韩冬便同韩乔木呆在一起,韩乔木便叫韩冬拿出他的英语课本,教韩冬读单词,学语法。

韩冬刚进初中时,英语老师是一个快退休的老头,说话口里漏风,据说他以前学的是俄语,现在来教英语,读音自然是不标准的,何况他口音极重,教书是有些“误人子弟”,只是平安镇比较闭塞,当时师资溃泛,也只能将就了。

韩冬自然是不知道这些,他一读出来,韩乔木就皱眉头,赶紧把其纠正,心里却暗自窃喜,幸好自己弟弟休了一年学,错过了这个俄语老师,否则三年下来,后果不堪设想。

在韩乔明和韩乔纯的帮助下,韩冬家的粮食首先收完了。

秋阳似火,稻谷很快就晒干了,韩冬的父亲请了韩乔明和韩乔纯帮忙,把最好的粮食挑去沟外粮站。

交完公粮卖掉余粮,粮食就去掉了一半。接下来又要拿一部分粮食换成粮票,这是给韩乔木用的。

韩乔木考上大学,农村户口要转成居民户口,要拿着粮票去县里办。

三合院门口有两棵大古树,左边厢房边一棵,右边厢房边上也有一棵。

两棵都是拐枣树,树是韩冬祖上种的,一棵是韩冬大伯家的,另一棵是韩冬家的。

两棵拐枣树边都有一条路直通小院子,韩冬的母亲上山之前,来往的亲朋都从两条小路去大伯家,韩冬家门是很少进的;至从韩乔木考上了大学,韩冬家的门每天有人进出,亲朋路过韩冬家大伯门囗,只是打声招呼就径直来韩冬家了。

不日,韩少桢又带了他以前带来过家里沟外的三个朋友来到家里,到家又只喝了口凉水,便领着他们去了对面的自家山林,他们在厢房边上的拐枣树停下,三个人上下打量着直入云端的拐枣树,一个人抱了抱树杆,自然是圈不够的,后来三个人伸开双手围了个圈,终于把拐枣圈完。

四个人在树边抽了支烟,小声嘀咕一阵,便去了对面山林里。

韩乔木去北京上学的前一天下午,三合院里热闹起来,就像村里办喜事一样,亲戚朋友都来了,左亲右邻都来帮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

瞎子三哥今天也特别高兴,他把他最大的一头公羊拉来了,找他的大哥韩乔纯把羊宰了。

韩乔纯是村里的屠夫,也是六井沟村附近有名的大厨,以前村里哪家操办红白喜事,都由他主厨。

今天,韩乔纯也是忙碌的一天,快乐的一天,他在灶台前忙进忙出。

韩少桢今天是最开心的,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同以前村里大事小情一样,招待着各方来客。

村里的左邻右舍有的提着鸡,有的抱着鸭,就像打平伙似的,有腊肉出腊肉,有力的出力,就图一个乐呵!

乔明嫂和乔纯嫂也在忙碌着,她们把刚收的黄豆隔天就泡上,在家吃了早饭就赶来用石磨推豆腐。

韩乔明是村里的大力士,吃了中午饭就把自家的石粑槽背来了,两百多斤的石粑槽,普通人两个抬都费劲,从他家到院里要经过竹林的烂路,距离有六百来米。

石粑槽轻轻放在院坝上的土上,土面上只轻轻印上一点浅痕,韩乔明仍面不改色气不喘。旁边有两个青年人不服气,去抬了下石粑槽,俩人抬着走了三五步,石粑槽便掉在地上扎了个坑,众人见了哈哈大笑,俩小伙便面红耳赤,便气不往一处出。

韩乔明憨憨地笑了笑,径直走上二楼厢房。韩乔木正在收拾行装,韩乔明走进去,从衣包里摸出一块亮闪闪的上海表,递给韩乔木。

韩乔明说:“二爷,你知道大哥现在拖家带口,没什么给你,这块上海表你收着。”

“谢谢大哥!”韩乔明把表戴在左腕上。

傍晚,院子里摆了十多桌,男女老少一桌一桌围着,就像过年一样,吃着热糍粑,喝着羊肉汤,喜笑颜开……

晚上,客人都走后,韩少桢从屋里抽屉里取出一个皮纸本,问韩冬要了水笔,用毛体记着帐:张某送礼多少,李某送礼多少,一一记录在册。

旭日东升,韩乔木在众人的拥簇下送到六井沟口外。

韩冬没有去送,他在厢房的走廊上望着他二哥远去的背影,心里暗暗发誓,他要以二哥为榜样,好好学习考上市一中,上重点大学!

韩乔木是提前走的,一是他得去县里办户口转移手续,二是从这里去北京要转三次客车,再坐几十个小时的火车。

韩乔木走的第二天,韩冬也背着被子和米口袋去了平安中学读书了,家里就只剩下韩少桢一个人,就变得冷冷清清了。

自从去年韩冬的母亲病了,韩少桢就没有去赌过牌,现在每个月韩乔木要生活费,从田地里自然是挖不出什么钱了,混个全家温饱尚可。恰好韩冬有个远房表哥在厦门承包了个石厂,韩少桢打算去他那里打工赚钱。

韩少桢把大儿子韩乔明叫来商量,他要把所有的田土交给韩乔明打理,约定韩少桢户头上的国家任务全部由韩乔明承担,而且,从明年秋收起,每年称一千二百斤干谷子,够韩乔木粮票韩冬生活了。

韩乔明自然是同意的,如今他有了三儿一女,一家六口只有三个人的田地,温饱都有些成问题,好在自己这几年开了点荒林地,加上杂交水稻精细化种植产量上去了,才能勉强维持一家不断粮,但孩子们见风长,饭量赿来赿大,他正愁着呢,何况他有的是力气,正愁没处使,有了这些田来租种,温饱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父子俩一拍即合,韩少桢便收拾东西赶去厦门。

平安镇到厦门也得从平安镇坐客气去秀山县城,再从秀山县城坐客车到湖南吉首,再坐火车。

韩少桢背着包袱,一大早来到平安镇,到了平安中学门口,他听到两层平房的教学楼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停住了脚步。

那时的平安中学是没有围墙的,所谓的大门口,是河边的一条马路直通学校操场。操场的左边是两幢二层平房教学楼,靠路口边这一幢初中部,另一幢以前是高中部,前几年高中部同县第二中学合并,高中部搬去了县城,高中部的一楼改成教师办公室,二楼部分教室隔成了教师宿舍。

对面是木质结构的三幢二层瓦房,中间是女生宿舍,左边是教师宿舍,右边是男生宿舍。马路入口边是一幢一层砖瓦房,第一间是废弃的教师食堂,中间是学生蒸饭的地方,空间很大,里面一个铁蒸笼外,堆着煤和杂物,与教师宿舍相连的地方还隔了几间,是单身老师的宿舍,这幢楼的操场对面是厕所,厕所后面和旁边是清一色的水田,水田一直延伸到教学楼背后,再绕回到路口。

初一(1)班的教室在一楼的最边上,韩少桢躲在窗户边,默默地盯着韩冬许久,他没有同韩冬告别,他叹了口气,摸了摸裤包,裤包里装着他的车费,再也没有多余的闲钱。韩少桢本打算同小儿子好好告个别,但一想到一分零花钱都给不了自己儿子,便只好作罢,一脸愁容地转身走了!

韩冬早就猜到自己父亲会去打工,虽然韩少桢没有亲口告诉韩冬,但韩冬从看到他父亲毫不犹豫地把耕牛交给韩冬的大伯那一刻起,韩冬就从他父亲眼里看到了他父亲破釜沉舟果断,也是那一刻,韩冬似乎理解了他父亲韩少桢。

但是,韩冬心里仍在记恨着自己的父亲韩少桢!

韩冬一直以为,是他父亲韩少桢的烂赌让他这么小就没了母亲,他母亲并不是别人说的那样是他韩冬的李子卡死了,韩冬总认为是他父亲的烂赌气死了他的母亲。

星期六天下午回来的时候,韩冬发现自家厢房的那棵拐枣被人锯走了,他并不觉得惊讶,只是在树桩前默默站了会,便向家门走去。

农村的外屋是不用上锁的,韩冬打开门扣,开门进屋。

韩冬看着灶台上的灰层,习惯性地从一双布鞋里取出钥匙,当他把钥匙塞进里屋的门锁里时,他犹豫了一会,从锁里退出钥匙,又塞回原来那只布鞋里。

韩冬打开水缸盖,看着满满一缸水,他怔了怔,用挂着的葫芦瓢舀了水倒掉,又舀了半瓢喝了,便关上门去了厢房二楼靠拐枣树边的房间。

韩冬再回到学校的时候,他在自已作业本上的姓名栏把铁字叉掉,在其后方写出一个冬字!

5

这年的寒潮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中秋节才过,天空就如同漏了的筛子,每天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一场秋雨一场寒,何况是旷日持久地下,寒气愈发逼人。

韩冬已经记不得多久没有穿过新衣服了,农村的孩子都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不坏老三继续穿!

韩冬己经习惯穿哥哥姐姐穿不了剩下的旧衣服,哪怕是自己姐姐以前穿不了的绿裤子,他也照穿不误,不看旁人的眼色。

韩冬唯一苦恼的是没有一双解放鞋,布鞋倒是有一双,晴天倒还可以,这阴雨绵绵的鬼天气,路上操场上到处是泥坑,布鞋自然是不能趟水的。

同学们都换上胶鞋,回力鞋,甚至皮鞋。重阳节过后,韩冬还在穿着他的轮胎凉鞋。

连日的秋雨,看样子要下到立冬了,道路泞泥不堪,每逢星期六天上午上完课,学生们都会放下书包,背着米口袋飞快地赶回家,因为五天半没有吃上菜,每天吃着酸盐菜拌干白饭,长身体的学生吃久了干白饭整天都饿馋馋的,趁这时都会赶回家去吃顿好的。

韩冬知道回到家仍然是冷锅冷灶,他没有那么急,尽管星期六早上学校是不蒸饭的,尽管韩冬肚子也饿得前心贴后背,但是他还是慢慢吞吞,等同学们都走完了,他才抱着布口袋,穿着轮胎凉鞋独自回家,因为韩冬受不了同学们看过来的那种异样的眼光。

由于去年没有杀年猪,就没有多少猪油,上半年又生出这些事,韩少桢出门的时候,家里的油罐就快空了,盐罐倒是满的,半年都无忧了。

韩冬的大姐出门前做的一土罐剁椒本来就所剩无几,韩冬装了两次就见底了,倒是另一只土罐里的酸盐菜倒没怎么动,看来韩冬吃一个学期是没问题的了。

韩冬的大伯去赶牛的路上摔了一跤,现在也卧床不起,听草药医生说他的骨头摔裂了,好了以后不能剧烈运动,看来赶牛的生意也不能做了。

韩冬本来想找他大伯借点钱买双便宜的解放鞋,面对他大伯这种情况,他自然是开不了口的。

当时的六井沟村,好多家庭都只能混个温饱,来钱的方式也很单一,就是把种养的东西拿去换点钱,来购买一家大小的生活必需品。

不是亲朋们冷漠,是亲朋们自顾不暇,也没有精力去关照韩冬。

韩冬是个懂事又极要自尊的孩子,他大伯和他大哥家煮好饭叫他去吃,韩冬死活也不肯去;他们匀出的好东西拿给韩冬,他也会断然拒绝,因为韩冬不想被人施舍,久而久之,别人也由着他,不管他了。

以前的时候,六井沟村里随时都可以看到韩冬带着一群孩子们上窜下跳,至从他一个人生活后,村里很少看到韩冬的身影,他总是神出鬼没,人们也见怪不怪了。

那时一双解放鞋的价格,是韩冬差不多三个星期的口粮。米柜里的大米是韩少桢出门前挑着稻谷去沟外打米机打的,足足还有半柜,谷仓已经空了,装稻谷的柜子还有半柜。粮食不多,韩冬不敢乱动,因为冬天来了,人情世故要送礼,最少的一次也得送二十斤大米,何况过了年还要用粮食换粮票给韩乔木寄去。

韩冬每个星期六回到家,灶台已经积起了灰尘,锅底由于很久没有猪油的滋润已经生起了黄锈,这是烧红锅菜产生的后果。

韩冬每个星期六的中午回家,吃四顿“红锅炒菜”,星期天傍晚背着一罐素盐菜和十斤米,又去学校。

韩冬的胃口赿来赿大,以前的时候蒸半筒饭就够了,现在每顿蒸整筒饭就素盐菜却不扛饿,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肚子潮得要命。

平安镇是五天赶一次赶集的,赶集的早上,邮电所的大门外的木板墙上就会贴着手写的告示,告示分门别类写着,有汇款单和挂号信的人名。

大约立冬过后的第一个赶集日,邮电所的汇款单栏出现了“韩铁”两字!

钱是韩少桢寄来的,二百元钱。

这是韩冬人生中收到的第一张汇款单。从此,韩少桢与韩冬的联系,就是时不时寄来的汇款单和附言上的几个字;而韩冬每次收到信后,都会写封简短的信用平号信封寄给韩少桢。

这二百块钱解决了韩冬的燃眉之急,他终于拥有了一双解放鞋,也穿上了袿子。从此也告别了“红锅菜”的日子,瘦肉自然是舍不得买的,肥肉炸成油存起来,油渣倒可以打打牙祭。

每天吃蒸饭就油盐菜,让韩冬吃得发腻,他突发奇想,毛竹筒既然能蒸饭,为什么就不能蒸菜呢?于是,他又做了个小竹筒用来蒸菜,把菜洗净切成小块放进竹筒里,加水加盐放点猪油同饭筒一起拿去蒸。

韩冬第一次只带了一棵白菜,白菜蒸出来的效果很差,白菜都蒸烂了,不过也比盐菜强多了,后来他又试着蒸冬瓜和萝卜,佛手瓜及土豆,反正一切都试着蒸,比较下来,韩冬还是最喜欢蒸的萝卜和土豆。

同学们见韩冬蒸菜,都纷纷效仿开来,可蒸笼的容量有限,每个学生既蒸饭又蒸菜,就会导致后去蒸饭的同学找不到空位放,学生向老师反应,老师去找校长,校长一拍桌子,命令蒸饭的老兵,把蒸菜的位置全部腾出,一律不准任何人再蒸菜!

韩冬因为带头蒸菜在学校出了名,几乎每个同学都认识他了,不过认识归认识,至于他的名字倒没有多少人记得,人们只知道他是韩乔木的弟弟。

每个人都喜欢在韩冬姓名前加上“韩乔木”这个前缀,这让韩冬很是苦恼,又无能为力。

人总是会慢慢地接受一些既定的事实,即使内心非常反感,在现实面前反抗无力后,会慢慢失去反抗的耐心,从心不甘情不愿到浙渐接受,试图去找寻不同的理由来让自己也信服,后来便习以为常了!

唯一让韩冬难受的右小腿的烂疮,冬天又找不到车前草,只有在周末回家时用盐水洗,盐水洗疮口虽然疼,但也别无他法。

冬天已经来临,春天也就不远?韩冬向往着春天,春天来了,车前草就该出士了!

6

新的学期到来,韩冬被班主任任命为学习委员,以前的学习委员是初考时的优秀生,进了初中成绩下滑得厉害,期末考试都没进前十,所以她被班主任改任为文娱委员,提拔考第一的韩冬任学习委员。

学习委员就是负责收收作业本交给老师,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与老师走得近些,跟各科老师混熟了,可以借老师的参考书来学习。

韩冬的班长叫任兴。

任兴是镇上人,祖辈一直在平安镇上经商。

平安镇在明朝永乐以前,都属于四川行省酉阳府管辖,贵州建省后划归贵州,并入思州府。

平安镇被两省五县围着,现在属于贵州省武陵市松河县管辖,从平安镇去松河县要穿过整个秀山东西方向全境。

平安镇到秀山县城挺近,所以平安镇来做生意的大多是秀山客,他们把当地的土特产,生猪活羊收去,再从秀山卖去外面各地。

任兴的父亲任山民同幺爷家的儿子光叔是初中和高中同学,光叔进牛肉干厂时,任山民到平安镇政府工作。

平安镇以前是没公路的,先是秀山和酉阳两县都修到了边界线,平安镇只要把两头串起来就可以贯通整个平安镇主要行政村。

过几年,修路的政策落实下来,平安镇的老书记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任山民负责,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奋斗,三年后,秀山经过平安镇到酉阳境内的公路全线通车,任山民在主管修路过程中没有出现一起安全事故,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经历了考验,当年底,任山民被老书记提拔,被选举任命为平安镇副镇长,隔年春,老书记上调县委。

任兴上初中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调去另外一个镇当镇长两年了。

任兴还有一个姐姐,大任兴五岁,县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镇上的中心小学教书。

任兴的母亲原来在供销社上班,因为超生了任兴便下了岗。任兴妈妈不但人长得美,缝的衣服也很漂亮,后来她就开了个布匹店,加了台缝纫机,不仅卖布皮,也给人订做衣服裤子。

十来年后,任兴家的沿街木房被他爷爷拆掉,一幢三层楼的平房很快建了起来。这是平安镇上的第一幢砖房。

砖房建成后不久,平安镇有了第一家私人超市,超市就开在任兴家一楼。超市里也如合作社一样售卖百货,与合作社不同的是,超市没有高高的柜台,没有宽大的通道,更没有规定时间开关门。超市从天亮开到天黑,超市里只有狭窄的过道,过道两边井然有序地摆放着各种商品,有农资,有农具,也有锅碗瓢盆,日杂百货,每样商品都贴有标价,童叟无欺,决无二价。

超市的门口放着一个柜台,任兴的妈妈坐在柜台后收钱,平时生意清淡些,遇到赶集的时候,超市的顾客骆驿不绝,任兴的爷爷奶奶便会来帮忙。

而此时的合作社生意一落千丈,平时门可罗雀,赶集天开着也是进来躲雨纳凉的多,买商品的人少,据说合作社不多久会解散,所以工作人员把心事写在脸上,生意就更差了。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潮流,每一个地方都有引领潮流的人!那么此时平安中学的潮流标向杆有两位:一位是从湖南请来的英语老师,她虽然谈不上有多漂亮,但她每一件衣服,每一套裙子穿在她身上就把女人最美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举手投足之间透出迷人的气息,她那似笑非笑的眼睛又让人捉摸不透,顾盼生辉的眼神总让人着迷。

她就是韩冬们年级的英语老师,一位二十岁不到的漂亮大姐姐,梅雪华老师!

平安中学另一位引领潮流的便是任兴了。或许是营养充足的原因,任兴的个头甚至比初三的学生还高大,人也长得帅气,还留着一头飘逸的长发,他穿西装打领带配皮鞋时就显得文质彬彬;他穿上牛仔裤配高绑皮鞋再加上黑皮夹克,再配上他那傲气的眼神活脱脱就像画报里的明星。

任兴成绩上等但不拔尖,他非常喜欢打篮球,每次体育课,别的学生都仍穿着平常一样的胶鞋布鞋去操场,只有任兴会换上提前准备好的运动鞋;特别是遇到学校组织篮球比赛,任兴就是场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只有他会穿着正规的运动服装,戴着好护具在满场飞奔,虽然他球技不是最好的一个,但女生啦啦队中喊得最响亮叫得次数最多的就是“任兴”这两个字!

任兴的打扮来于他的母亲,因为他母亲要进货,去过很多地方,自然见过很多世面!

不久,梅雪华时常出入在任兴家,梅雪华变成了任兴妈妈的干妹妹,也成了任兴的小姨。

梅雪华教了韩冬三年英语,是多少男生的梦中情人!

梅雪花后来嫁给了罗雄,罗雄有个表妹叫喻兰珠,韩冬是喻兰珠的初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