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个昏君当外挂》第1章 小官沈家
大晋朝国祚已延绵两百六十八年,今日是初一朝日,文武职事九品以上朔、望上朝,沈二爷也早早上朝去了。
现下初春时节,难免春寒料峭。
沈家后院春晖堂正堂两扇菱格槛窗下各放着一座铜制火炉,里面银丝炭烧得正旺,上部镂空隔层放置了一块紫檀沉香木,因着火炉,屋里格外暖和,香气悠然。
沈宸月虽思念父兄,但来日方长,今日初一是沈老夫人斋戒礼佛的日子,她绝不会缺席。
各房早早都到春晖堂候着,人一多,连春晖堂正厅也站得满满当当,太太、姑娘、一等丫鬟二三十人好不热闹。
沈宸月此刻嫌屋里闷得慌,等得实在无聊,侧头欣赏起屋外景致。
院子里的西府海棠、秋雨梧桐树龄已有五十多年,现下只有冬月青翠的冬青树一片翠绿生机,树上一窝嗷嗷待哺的翠羽鸟正等着母鸟喂食。
弱鸟尚有哺养之情,忆起往昔种种,祖母对沈家二房是一丝恩情也不顾的。
想到此处,沈宸月不免扯出一丝凉薄的讥笑。
青石板地面被洒扫得一尘不染,院外候着几个年纪较轻的二等丫鬟。
春晖堂规矩一向严明,侍女小厮从不出声嬉闹。
今日沈宸月穿了身五彩葡萄纹胭脂红齐胸半臂襦裙,牡丹纹墨绿色襦衫,外罩着草绿色半臂坎肩。
百合髻上插着蝶恋花金梳篦,左右对插了五色珠花,另有一根金嵌珊瑚步摇,有风时,步摇上细碎的流苏随风轻摆。
清贵而不俗气的间色衣饰衬得她本就白皙的肤色添了红润的娇嫩。
今日是回沈家第一日,与众人同被留在春晖堂,沈三姑娘懊恼想着早知如此,晨起就该多喝一碗蛤蜊粥了,不然哪有精神和众人周旋。
原来今早大房李氏同沈老夫人说起,近日新添入府几个丫鬟小厮,碰巧众人凑在一起给老太太问安,沈老夫人便唤了人来,让姑娘们选自己可心的房中留用。
沈宸月看着院墙上木格漏花窗上人影晃动,领头的是大房李氏心腹方妈妈。
这些丫鬟年纪尚小,进了院门,看到沈家的抄手游廊、庭院深深,有胆大地迅速抬眼四处瞟了起来。
沈家祖籍嘉州,祖上原是江南富商出身,自古士农工商,沈家立了祖训要子孙耕读不辍,笃学好古。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年沈家出过不少秀才举人,等到沈老太爷父亲那辈儿终于厚积薄发出了个进士,沈家老太爷父亲这支便举家搬到了上阳城天子脚下。
沈家最初是住在外城,沈老太爷父亲为官临了也就到了正六品的官位,可这祖上运气是真真儿得好,碰上一家高官犯事举家南迁,于是托了门路花重金购下这处房产。
上阳城内城像沈家这样末流小官占着内城风水宝地的人家实在不多。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长乐巷邻居们多是高门显贵,就是沈家这样的普通人家挨着久了也能沾染些许贵气。
沈家不差钱自然把宅邸修得精致雅静,江南宅邸的俊秀之美与北方建筑的大气浑厚巧妙融合,比不少中等人家的宅邸还要精致几分。
到了春晖堂门前,几个丫鬟就站在廊下等候,方妈妈自去禀报。
大厅正中摆放着黄花梨百花报春锦绣屏风,屏风双面镂空雕刻有栩栩如生的喜鹊、牡丹的图案。屏风前放着大红枣木罗汉床,榻上铺着菱纹锦缎的方形软垫,正中茶几上放着错金铜博山炉,沈老夫人坐在床榻左首。
沈老夫人如今已五十有七,她生得白净保养得宜倒显得比实际年龄还年轻些,圆脸上一双丹凤眼可见年轻时容貌不俗。
她穿着绣了福禄寿喜字的缎面常肩袄,外罩五彩刻丝蟹壳青长褂,带着金镶绿宝石抹额,发髻上插着几根和田玉雕的莲花簪子,不怒而威且精神矍铄。
沈老夫人喜好礼佛手里盘着翡翠玉佛珠,正笑呵呵看着身边的沈家长媳李可琴。
大房李氏是她娘家侄女,因着这层关系颇得沈老夫人信任,嫁入沈家就执掌中馈。
李氏刚讲完新得的一个笑话,方妈妈就进来禀报。沈老太太闻言,吩咐方妈妈将几个丫头领进门来,隔着门厅的帘子让姑娘们选一选。
几个丫鬟不敢发出一点响动,沈老太太刚听了笑话心情正好,便道:“你们几个抬起头来,让姑娘们好好瞧瞧。”
小丫头们颤颤巍巍听令抬头,一时间满眼都是珠光宝气的各色女子,看得她们目瞪口呆。
沈宸月倒是记得前世有这一出,她当时只挑了一个小丫鬟,那小丫鬟是个伶俐可爱的。
“母亲,这次赵管事选了六个丫头,儿媳想着上月三叔来信下月初就要回京述职,三叔这几年在地方颇有政绩,这次回京应会长居一段时日,三叔那五郎、六姐儿回来,家里得准备几个伶俐的丫头伺候着。”
李氏本只吩咐赵管事找六个丫鬟,除去给三房的,计划着给大房自家儿子女儿指派下去。
平日里这些小事儿她做主就行,哪成想今日老太太出了这茬,这后院本就姑娘不少,六个丫鬟如何分她又不好当着众人太过厚此薄彼,只得把烫手山芋扔回给老太太。
沈老夫人自幼喜爱幼子,提到沈三爷下月将要回京,沈老太太心情舒畅。
“老三月月写信挂念我身体,如今他为官一方也算做出了点成绩,只是苦了我们五郎、六姐了。现如今,五郎过几年就要科,六姐儿如今十五也大了。这次回京要让他们两小的在家好好读书学规矩。”
“要说姑娘们的仪态规矩,那咱们老太太教出的姑娘与那世家大族小姐们站一起也是不露怯的,这辈儿的小姐们,我看咱们大姑娘就是个中翘楚。”
说话这人声如黄莺,语调柔婉听得人心情舒畅,她穿着藕粉间色的长裙,外罩着红底缠枝花的窄袖褙子,梳着时下流行的妇人发髻,插着金掩鬓,另有几根缠枝牡丹金华胜,耳朵上挂着金嵌绿松石耳坠。
这妇人正是大房文姨娘,她生得鹅蛋脸柳叶眉,一双眼含春波的桃花眼笑起来眯成了两弯新月,难怪,如今已三十五仍十分受宠。
她心思活泛,又惯会说好话哄人,即使沈老太太是李氏姑母,平日里也并不苛待她。
“我素日知道你是个嘴甜的,如今也是越发更会哄我这老婆子了。依我看,六姐儿年纪尚小需得人时时教导,那些年纪小的不中用,从这六个里头选两个年纪大的好好教了规矩派给六姑娘使唤。剩下这四个,如今大姑娘已及笄了,这两年应酬也渐渐多了,她这处缺不得人,再从里头挑个给大姑娘使唤。”
六个丫鬟如今剩下三个,家里的姑娘今日在场的除大房文姨娘生的四姑娘沈司卿近日受了风寒不在场,其他几个姑娘倒是都在。
五姑娘沈司婉早就打算上了,她生母文姨娘颇为得宠连带着她和姐姐沈司卿吃穿用度都是不错的。
沈司婉遗传了文姨娘的好相貌,脸型更为细长显得柔弱娇嗔,内里却是个不服输爱惹事的性子,她站在文姨娘身旁掩在袖子里的手拉了拉文姨娘衣边。
文姨娘知晓自家女儿的性子,不着痕迹地抽出衣袖,抬起手抚了抚鬓角的发丝,嘴里含笑。
“咱们老太太最是体恤小辈儿,如今姑娘们一年年大了,四姑娘、五姑娘平日里总爱在一处,好些东西她们姐妹儿就爱一处使,我看她们两选一个就成。”
李氏听完默默翻了个白眼,文姨娘得宠十几年生有一子两女,是李氏的眼中钉,肉中刺。
早几年,为了分文姨娘的宠,李氏抬了个通房陶姨娘,不久就为沈大爷添了幼子六郎沈启茂。
可文姨娘在大爷那里仍然得宠,李氏与文姨娘就是天生的对头冤家。
“你这话可怎么说,咱们家虽比不上那些高门大户,个把个的丫鬟小厮那还能掰开了使唤,传出去岂不惹人玩笑。今日本就是凑个趣,让姑娘们看个眼缘,若有合心的选好了日后便宜分派,若短了谁的那也是说不过去的,少不得过几日又使人采买就是了。况且,长幼有序,老太太替大姑娘和六姑娘做了主,那二姑娘、三姑娘还没选了,哪就轮到四姑娘、五姑娘了。”
“大娘子说得是,你看我这没见识的,平白惹了大娘子不快,还是老太太妥帖周全”。
沈老夫人也不说话,看了一眼站在角落的四房媳妇齐氏。
“老四家的你先来挑挑。”
齐氏站在右方稍后的位置,穿着浅青色长裙,外罩着月白色的缎面褙子,梳着素雅的高椎髻。
她是个文静的妇人,圆脸圆眼显得宽厚随和,她素日喜静也不爱多话,今日请安站了半天了,竟然没有发出一丝声响。
齐氏自嫁进沈家就是谨慎小心,沈老太爷去世后,他们一家除了晨昏定省,非大事节庆鲜少出小院。
沈宸月本冷眼瞧着大房李氏与文姨娘打擂台,如今听到四房齐氏说话,便看过去,前世阿爹离世,阿兄入狱,是四房叔婶一家不惜与沈家翻脸,为阿爹置办丧仪。
四房并非沈老夫人嫡出,当年,沈老太爷纳了一位落魄秀才的女儿柳姨娘,这柳姨娘是江南女子懂点文墨,自入府颇为得宠。
可惜柳姨娘却是个福薄缘浅的,生了儿子四房沈安伦没几年就去了,沈老太爷也没再纳妾,将这庶子带在身边悉心教育。
齐氏看了眼身旁的女儿沈司云,柔声细语道:“老太太体贴晚辈儿,是他们的福气,老太太您知道我一向没个主意,我们二姑娘也是个没主意的,老太太作主就是了。”
沈二姑娘沈司云细长身条,穿着湖水蓝对襟半臂襦裙,裙上绣了百叶纹,外搭了条天青色的帔子,梳着垂鬟分肖髻,发髻上插了两根翠玉簪,又缀了几个精巧的珠花。
她是个清秀可人的姑娘,继承了祖母柳姨娘江南女子的外形气质。
“司云一切听祖母安排。”
沈老太太早料到她们如此回答,近日里,她念着沈三爷将要回京,心情大好,日日吃食都多上半碗,也就不再追问齐氏母女。
这满屋里其他各房多少都表了态度,现下就剩沈宸月未表态,众人此时都望向她,等着她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