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大昭苏语赋》第6章 前因6
大昭幅员辽阔,北方与游牧民族接壤的边界线很长,分布的城镇较多。
慕容垂大举扰边是为了抢夺人口牲畜粮食和各种物资。40万大军总是迅速出击某一城,集中兵力,速战速决。攻下城镇掠夺一空就退回草原。隔几日又再次故技重施。
虽然苏旭率领60万大军前来,加上原有边塞守军,军队人数远远多于燕国来犯军力,可是分散到边境众城镇之后平均每个城镇兵力不足10万。
是以单个城镇难以对抗大燕40万军力的迅猛攻势,往往等周边城镇援军赶到,早已人去城空。
更为棘手的是,几次向北边草原主动出击大燕军队,大燕军都避开昭朝军队锋芒,依托对地势的熟悉及时退走,损失不大。
当此之时,昭太宗苏旭显示了自己的军事才华。苏旭当机立断,先是佯装自己被连续多日来的失利刺激、身体不适,留下部分军队补充边防后,打算退回京城养病。
并做出了退兵阵势。在退兵途中迅速改变路线,亲自率领50万兵马从云中出发,期间避开俘虏种种大燕耳目,沿河套进行深远迂回行进,直指草原深处大燕腹地都城龙城。
龙城是鲜卑人龙脉所在、是大燕都城,大燕皇族和众将领亲族皆居住在此。由于大燕大半军力均出征在外,龙城空虚,且无地势可守,面对训练有素的昭国大军简直不堪一击。
打下龙城后,苏旭率军在此就地休整,以逸待劳。
慕容垂闻讯后大惊,历史上敢于深入游牧民族背后腹地的汉人军队寥寥无几,何况如此庞大军队还躲过了自己的侦察兵悄无声息行军。
然而毫无办法,后方被占,军心思变。慕容垂只能率大军回援,正面一战。待慕容垂退走,边塞军队按照苏旭制定的方略随即出击追赶,和苏旭所率大军前后夹击。大燕军大败、损失惨重,可以说惨烈景象比之当年匈奴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战中苏旭率军冲破慕容垂中军主帐,直追其中一路残军向西奔去,然而其实这路残军中并没有慕容垂,但却有意外落后的慕容冲。
慕容垂虽也是向西边退走,却在苏旭所追这路燕军前方。偏生退逃途中,慕容垂最宠爱的幼子年仅6岁的慕容冲及其随行和慕容垂残部意外走散,落于后方。
这慕容冲出生时便天有异象,自幼卓尔不凡,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英雄识英雄,慕容垂虽众多儿子,但大都资质平平,虽也有几个出色者,却和慕容冲相差甚远。
此番大败,慕容垂自知大燕危矣,而慕容冲就是鲜卑人未来的希望。是以不顾左右部将劝说。执意掉头回去寻找营救慕容冲。
那路残军正快被苏旭追上,陷入即将死亡的绝望中。忽然见前方皇帝慕容垂回援。士气大震,当即二路合并一路和苏旭所率一路人马冲杀起来。
乱军之中,慕容垂朝苏旭暗放一箭,正中苏旭的左肩。苏旭反应迅速,当即使出全身力气将手中长戟向慕容垂掷去,此戟刺穿慕容垂心脏,当场落马死亡。双方皇帝一死一伤,燕军迅速退走,而昭朝军队也无心恋战,迅速护卫苏旭返回。
苏旭虽中箭在肩上,怎奈箭上有毒。中箭后,苏旭昏迷不醒。众大昭军队匆匆结束战事,重兵护送苏旭从燕国境内撤离回昭国边境后,急派一队轻骑兵星夜护送昏迷的苏旭回长安京都。
3月出兵,及至返回时已是当年盛夏。天气炎热加上长途颠簸,途中苏旭伤势有恶化之势。苏哀早在得知苏旭受伤消息后便开始了布局行动。
先是让宫内自己的人在王曦苏冀饮食中动了手脚,使他们那段时间卧病在床。同时暗中动用自己的人马将随苏旭出征的朝中高级将领家眷都控制起来。
趁掌握监国大权,在宫中内城调换布防人马,全换成了自己的人。
昭太宗苏旭8月中旬自边境被护送返回都城长安皇宫。当此时皇后及太子由于病倒卧床无法侍疾,寿王以苏旭伤重需要静养为由拒绝了朝臣的探视,太宗病床前仅寿王一人照料。
8月底,伤口突然急剧恶化、病情急转直下,于9月初薨逝。昭太宗遗旨,由于太子年幼无力掌管朝政,为国计民生考虑,传位于亲兄弟寿王。
虽然众多大臣对这遗旨存疑,可毕竟谁也没有证据证明这是矫诏。而且开国将领,深得昭太祖、昭太宗宠信的两朝元老老将军薛毅、段绍等人均上表表示谨遵昭太宗遗旨,拥立寿王登基称帝。
昭史称之为昭高宗,当年改年号为盛元(一般为示对上任皇帝尊重,当年不改年号第二年改)。
昭高宗苏哀心狠手辣、雷霆手段,自知得位不正,上位之初为稳固皇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军权方面,中央军首领太尉薛毅坚持告病辞官。地方上主管兵马的是各郡县的郡尉、县尉,其中富庶人多的郡县郡尉、县尉均被换人。最为太宗苏旭信任的京城中央军是龙虎营,此次出征也随行了,龙虎营全军及其他太宗的心腹武将均被以护驾不力,致使太宗重伤而死为由贬到边塞守边,要求他们举家迁边,无召不得返。在边塞返京的途中要塞重镇皆增派兵力。
重用酷吏,只要对苏哀登基称帝稍微流露出一丝不满的大臣就会被酷吏罗列罪名,投入牢狱,酷刑伺候。折磨的半死不活之后再依据情况严重与否杀得杀、贬的贬、流放的流放。
一时朝廷中人人自危,但也正是这种高压统治让苏哀在一年之内给朝堂来了个大换血。
留在朝堂上的要么原本就是苏哀作为王爷时手下的人,要么是苏哀称帝后新提拔上来的人,要么就是一直对苏哀毕恭毕敬的老臣。至此昭高宗苏哀坐稳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