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奇文学
2024人气小说推荐

第3章

关中大地,龟裂如蛛网,一眼望去,满目疮痍。

赤日炎炎,炙烤着这片曾经肥沃的土地,往日里清澈的河流,此刻只剩下干涸的河床,裸露出嶙峋的怪石,仿佛是大地张开的巨大伤口,无声地控诉着天灾的无情。田野里,往日绿油油的庄稼早已枯黄,卷曲着叶片,如同被抽干了水分的躯体,无力地垂着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焦土的气息,热浪滚滚,吸入鼻腔,仿佛要将人的五脏六腑都烤干。

村庄里,往日炊烟袅袅的景象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死寂。房屋紧闭,门可罗雀,偶尔能看到几个面黄肌瘦的百姓,眼神空洞,步履蹒跚地在村中游荡,如同幽灵一般。孩童的哭声,老人的叹息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曲令人心碎的悲歌。往日里生机勃勃的关中,如今宛如人间炼狱,死气沉沉。

咸阳宫,往日的威严与肃穆,此刻也被一层阴霾笼罩。

章台宫内,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嬴政眉头紧锁,龙案上堆满了来自关中各地的告急奏报,每一份奏报都如同雪片般,字里行间充斥着绝望与哀嚎。 如同挥之不去的阴影,盘旋在嬴政的心头。

嬴政猛地将手中的奏报摔在案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震得龙案都微微颤抖。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怒火,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天灾,不仅威胁着关中百姓的生存,更动摇着大秦的根基。民以食为天,若是百姓无粮,社稷不稳,大秦江山,亦将岌岌可危。

“ 天灾已蔓延至何等地步?”嬴政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压迫感。

殿内群臣,皆是噤若寒蝉,无人敢轻易开口。 天灾之势,蔓延之快,范围之广,远超所有人预料。关中乃大秦粮仓,若是持续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沉默在殿内蔓延,让人感到窒息。

“说话!”嬴政怒喝一声,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声音如同惊雷般,震得群臣心惊胆战。

“陛下……”一位年迈的大臣,战战兢兢地站了出来,声音颤抖,“ 天灾已蔓延至关中七郡,河流断流,井泉枯竭,百姓颗粒无收,饿殍遍野……若再不加以遏制,恐将引发民变!”

民变二字,如同重锤般,狠狠敲击在嬴政的心头。他最担心的,莫过于此。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是民心尽失,大秦江山,危矣。

“可有良策?”嬴政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与焦躁,目光如炬,扫视殿内群臣。

群臣再次陷入沉默,面面相觑,却无人能够提出有效的应对之策。旱情乃天灾,非人力可抗,这是所有人心知肚明的事实。在天灾面前,人力显得如此渺小,如此无力。

“废物!都是废物!”嬴政怒不可遏,再次怒斥,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之内,震耳欲聋。群臣跪伏于地,瑟瑟发抖,无人敢出声辩驳。

就在这时,一道清脆的声音,打破了这令人绝望的沉寂。

“陛下,臣妾有话要说。”

蒙艾的声音,清亮而坚定,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芒,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嬴政眉头微皱,目光落在蒙艾身上,眼神复杂,带着一丝疑惑,一丝期待,以及一丝……不确定。他知道蒙艾有能力,也见识过她的手段,但这乃天灾,人力真的可以胜天吗?

“说。”嬴政的声音依旧威严,但语气却缓和了许多。

蒙艾上前一步,神色平静,目光坚定,环视殿内群臣,声音清朗:“启禀陛下,关中乃天降灾祸,然,天灾亦可人为化解。”

“人为化解?”群臣闻言,皆是面露疑惑,甚至有人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蒙艾此言,无异于痴人说梦。天灾面前,人力何其渺小,又岂能化解天灾?

嬴政亦是眉头紧锁,目光紧紧盯着蒙艾,等待着她的解释。

“关中之源,在于缺水。欲解缺水,必先引水。”蒙艾语气沉稳,不疾不徐,“臣妾以为,当务之急,乃是兴修水利,引水抗旱。”

“兴修水利?引水抗旱?”群臣闻言,皆是面露不屑,有人甚至轻笑出声。兴修水利,引水抗旱,这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但这谈何容易?关中水源枯竭,又从何处引水?

嬴政却是眼神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目光灼灼地盯着蒙艾,追问道:“如何兴修水利?又如何引水抗旱?”

蒙艾微微一笑,早有预料,她从容不迫地说道:“臣妾已有所思,可效仿前人,于关中之地,修建水渠,引黄河之水,灌溉农田,解百姓之困。”

“引黄河之水?”群臣闻言,再次哗然,有人惊呼出声:“黄河在千里之外,如何引黄河之水,灌溉关中农田?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 天灾当前,刻不容缓。”蒙艾语气坚定,不理会群臣的质疑,“臣妾愿领旨,亲赴灾区,勘察地形,规划水利,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引水抗旱,解关中缺水之危!”

蒙艾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哗然。群臣议论纷纷,交头接耳,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争论不休。

“ 关中之地, 环境恶劣,夫人乃千金之躯,如何能亲赴险地?”一位大臣站了出来,语气担忧,实则暗含讽刺。

“妇人干政,已是不妥,岂能再让夫人亲赴灾区,抛头露面,成何体统?”又一位大臣站出来反对,语气严厉,义正辞严。

“ 关中乃天灾,非人力可抗,夫人纵有雄心壮志,恐也难挽狂澜。”还有大臣摇头叹息,认为蒙艾此举,不过是徒劳无功,白费力气。

朝堂之上,再次陷入争议之中。保守派大臣,纷纷站出来反对蒙艾的请缨,认为她妇人干政,不合礼法,又认为关中乃天灾,人力难为,蒙艾此举,不过是沽名钓誉,哗众取宠。

嬴政静静地看着朝堂上的争论,面色沉静,眼神却愈发坚定。他心中清楚,关中之危,迫在眉睫,朝堂之上,无人能提出有效的应对之策,唯有蒙艾,敢于挺身而出,主动请缨。

“够了!”嬴政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瞬间压制住了朝堂上的喧嚣,所有人都噤若寒蝉,停止了争论,目光齐刷刷地看向嬴政。

“朕意已决。”嬴政目光威严,扫视殿内群臣,语气不容置疑,“准奏蒙艾之请,封蒙艾为钦差大臣,全权负责关中抗旱事宜,即刻启程,不得有误!”

“陛下英明!”蒙艾闻言,心中一喜,连忙跪地谢恩,语气激动。

嬴政的决断,如同定海神针般,瞬间平息了朝堂上的争议。群臣虽有异议,但在嬴政的威严之下,也只能俯首听命,不敢再多言。

“蒙艾, 关中事关重大,朕希望你,不负朕望,不负百姓所托,务必尽快平息,解百姓之困。”嬴政目光落在蒙艾身上,语气郑重,带着一丝期望。

“臣妾领旨,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蒙艾再次叩首,语气坚定。

退朝之后,蒙艾不敢耽搁,立刻返回基建官署,紧急组建抗旱团队,调集物资,准备前往灾区。

扶苏得知蒙艾要亲赴灾区,亦是主动请缨,要求跟随蒙艾一同前往,协助抗旱。

“夫人,关中之地, 环境艰苦,不如让为夫陪你一同前往,也好有个照应。”扶苏语气关切,眼神担忧。

蒙艾看着扶苏,心中一暖,原本想要拒绝的话语,也咽了回去。扶苏的心意,她明白,也感激。

“也好。”蒙艾微微点头,语气柔和,“既如此,你便随我一同前往吧。”

得到蒙艾的应允,扶苏面露喜色,连忙去准备行装。

咸阳城外,一支车队整装待发,蒙艾身着劲装,骑着骏马,英姿飒爽,扶苏则骑马跟随在她身旁,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向着灾区进发。

车队一路疾驰,日夜兼程,向着关中最严重的地区赶去。

越是靠近灾区,景象越是触目惊心。道路两旁,随处可见逃荒的百姓,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拖家带口,步履蹒跚,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路边,不时能看到倒毙的尸体,无人收殓,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腐臭味。

蒙艾看着眼前这人间惨剧,心如刀绞,一股强烈的责任感涌上心头。她原本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为了接近嬴政,但此刻,她却真切地感受到了百姓的苦难,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重担。

“ 关中天灾……竟如此严重……”扶苏亦是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脸色苍白,声音颤抖。他虽然身为公子,锦衣玉食,却从未真正体会过百姓的苦难。眼前的景象,让他感到震惊,感到愧疚,也感到一丝无力。

蒙艾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悲痛,语气坚定:“ 我们绝不能放弃希望,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战胜天灾,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车队继续前行,终于抵达了灾区中心。

放眼望去,千里焦土,一片荒芜。河流干涸,土地龟裂,村庄破败,饿殍遍野,景象惨不忍睹,远超蒙艾的预想。

蒙艾顾不得休息,立刻投入到抗旱救灾之中。她深入灾区,实地考察,了解旱情,走访百姓,听取民意。她发现,旱情比奏报上描述的更加严重,水源匮乏,粮食短缺,疫情蔓延,情况危急。

“ 关中灾区,远超预想。”蒙艾面色凝重,与扶苏商议对策,“水源枯竭,乃当务之急。我们必须尽快找到水源,引水灌溉,方能解危。”

“水源……谈何容易?”扶苏叹息一声,语气无奈,“ 河流断流,井泉枯竭,哪里还有水源可寻?”

蒙艾却是眼神一亮,想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图纸。都江堰,乃是古代水利工程的奇迹,其核心理念,便是“乘势利导,因势象形”,利用自然之力,化解水患,变害为利。

“或许……我们可以效仿都江堰之法,引黄河之水,灌溉农田。”蒙艾语气带着一丝希望,看向扶苏。

“都江堰?”扶苏闻言,面露疑惑,显然从未听过这个名字。

蒙艾微微一笑,从怀中取出都江堰水利工程图纸,铺在地上,向扶苏详细讲解都江堰的水利原理和施工方法。

“都江堰之精妙,在于其无坝引水,分洪泄沙,灌溉农田,旱涝保收。”蒙艾指着图纸,耐心解释,“我们可以借鉴都江堰之法,在灾区修建简易水渠和蓄水池,引黄河之水,灌溉农田,解关中之危。”

扶苏听着蒙艾的讲解,看着图纸上精巧的设计,眼神逐渐明亮起来,原本的忧虑与无奈,也消散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希望与期待。

“夫人之计,甚妙!若真能引黄河之水,灌溉农田, 关中之危,或可迎刃而解!”扶苏语气激动,对蒙艾的计划充满了信心。

蒙艾微微一笑,心中亦是充满了信心。她相信,一定能够带领灾区百姓,战胜天灾,重建家园。

“事不宜迟,我们立刻行动。”蒙艾站起身来,语气坚定,“首先,要做的,是制定详细的抗旱方案,然后,动员百姓,参与水利工程建设。”

蒙艾立刻召集随行官员和工匠,结合灾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抗旱方案。方案核心,便是先修建简易水渠和蓄水池,引黄河之水,灌溉农田,同时,组织赈灾,发放粮食,救济灾民。

方案制定完毕,蒙艾亲自走向灾区百姓,向他们宣传抗旱方案,动员百姓参与水利工程建设。

“乡亲们,我是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蒙艾。”蒙艾站在高处,向着聚集而来的百姓,高声说道,“ 天灾当前,民生凋敝,朝廷深感痛心。为解乡亲们之困,朝廷决定,兴修水利,引水抗旱!”

百姓们闻言,面面相觑,眼神茫然,显然对蒙艾的话语,并不抱太大希望。 天灾已久,他们早已绝望,对任何希望,都感到麻木。

蒙艾看出了百姓的疑虑,语气更加诚恳,更加坚定:“我知道,乡亲们受苦了。但请相信我,相信朝廷,我们绝不会放弃大家!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战胜天灾,重建家园!”

“朝廷要修建水渠,引水灌溉?”一位老农,颤巍巍地站了出来,语气带着一丝怀疑,也带着一丝期盼,“真的能引来水吗?河里都干了……”

“能!”蒙艾肯定地点头,语气斩钉截铁,“只要我们挖通水渠,引黄河之水,一定能让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蒙艾耐心说道,“只要大家愿意出力,听从指挥,就一定能够成功!”

蒙艾的承诺,如同黑暗中的一丝曙光,点燃了百姓心中的希望。他们原本已经绝望的心,重新燃起了生机。为了生存,为了希望,他们愿意相信蒙艾,愿意参与水利工程建设。

百姓们开始积极响应蒙艾的号召,踊跃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他们拿起锄头、铁锹,跟随蒙艾和工匠们,走向田野,开始挖掘水渠,修筑堤坝。

抗旱水利工程,在灾区全面启动。蒙艾和扶苏身先士卒,与百姓同甘共苦,带领百姓挖掘水渠,修筑堤坝。工地上,人头攒动,热火朝天,场面壮观,充满了希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