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儿为了救苏羽,毅然决然地放下大家闺秀的矜持与高贵,不惜抛头露面,四处奔走求见朝中那些曾与苏羽交好的官员。然而,世态炎凉,人心难测,大多数人一听到是为苏羽求情,纷纷紧闭府门,避而不见,生怕被这等牵连之事波及自身,丢了乌纱帽,甚至祸及家族。
林婉儿心中满是失望与悲凉,但她那坚定救夫的信念并未因此而有丝毫动摇。她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继续在京城中寻觅着能够帮助苏羽的人。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找到了一位曾经受过苏羽大恩的老臣。这位老臣看到林婉儿那憔悴的面容和坚定中带着哀求的眼神,心中不禁有所触动。回想起苏羽昔日的恩情,他决定冒险在皇帝面前为苏羽求情,哪怕为此可能会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可就在老臣准备面圣的前夕,那些陷害苏羽的奸臣们,如李进和王佑之流,得知了这个消息。他们在尚书府的密室中紧急密谋,李进面色阴沉,说道:“绝不能让那老东西在皇上面前为苏羽说话,否则我们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王佑附和道:“大人所言极是,我们得想个法子阻止他。”
于是,他们再次不惜花费重金买通皇帝身边的亲信太监,让这些人在皇帝耳边不断进谗言,恶意诋毁苏羽和老臣,称他们结党营私,意图谋反。同时,他们派出心狠手辣的爪牙,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潜入老臣的府邸,暗中威胁老臣,若他敢为苏羽求情,便要将他满门抄斩,鸡犬不留。
老臣陷入了两难的绝境之中,一方面是对苏羽的感恩之情,义字当头,难以割舍;另一方面则是自身和家族的安危,稍有不慎,便是灭顶之灾。在这巨大的压力之下,老臣忧思成疾,一下子病倒了,病情来势汹汹,十分严重。
林婉儿心急如焚,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四处寻找京城中的名医郎中为老臣诊治。但无奈那些奸臣从中作梗,使得许多郎中迫于压力不敢前来,即便来了的,也是束手无策,老臣的病情始终不见好转。
林婉儿深知不能坐以待毙,她决定亲自去太医院求见太医,但她无法进入皇宫,于是只能到太医家中求见。然而,太医院的太医们忌惮奸臣的权势,即使林婉儿拿出大量钱财,他们也纷纷找借口推脱。林婉儿在太医院太正的府门前长跪不起,声泪俱下,终于有一位心地善良的年轻太医被她的真情所打动,悄悄跟着她去了老臣的府邸。
经过这位太医的悉心诊治,老臣的病情稍有稳定,但仍需长期调养,而老也是的儿子在官场上频频被针对,所以老臣也不敢再帮助苏羽,只是提供了一些钱财。
可就在这时,边境的战况愈发危急。由于苏羽被昏庸的皇帝召回,军队失去了主心骨,指挥混乱。敌军趁机发起了更为猛烈的进攻,如潮水般汹涌,我军士兵节节败退,丢盔弃甲。边境的城池接连沦陷,百姓们流离失所,哀鸿遍野,怨声载道。
那些奸臣们趁机向皇帝进言,巧舌如簧,称边境的失利都是因为苏羽的不忠,他故意在边境制造混乱,与敌军暗中勾结,企图谋反,颠覆朝廷。皇帝本就是个沉迷于酒色、对朝政之事不甚关心的昏聩之君,在奸臣的谗言蛊惑下,更加坚信苏羽有罪,下令对苏羽严加看管,不得释放,违者同罪。
林婉儿得知这个消息后,只觉得天旋地转,绝望至极。但她心中救夫的信念如同燃烧的火焰,并未有丝毫动摇。她深知,在这黑暗的朝堂之上,常规的方法已然行不通。于是,她决定继续寻找其他办法救苏羽。她开始暗中调查那些奸臣的种种罪行和把柄,希望能以此逼迫他们放过苏羽。
然而,官场的凶险远超林婉儿的想象。她那单纯而急切的行动很快便被奸臣们察觉,他们派出狡猾的探子,派人暗中跟踪林婉儿,企图抓住她的把柄,进而将她置于死地。林婉儿陷入了巨大的危险之中,稍有不慎,随时都可能被奸臣们抓住把柄,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在一次外出调查的途中,林婉儿险些被奸臣的手下发现。幸好她机警,躲进了一条偏僻的小巷,才逃过一劫。但经此一遭,她也更加小心谨慎,不敢轻易暴露自己的行踪。
在这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一位江湖侠士,听闻了苏羽的遭遇后,对奸臣的恶行深感愤怒。他钦佩苏羽的忠勇,同情林婉儿的遭遇,决定挺身而出,帮助林婉儿,一起揭露奸臣的阴谋。
他们开始秘密收集证据,小心翼翼地躲避着奸臣的追杀。每一次行动都如同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些关键且铁证如山的证据,足以证明苏羽的清白和奸臣的滔天罪行。
他们决定将证据呈递给皇帝,但他们深知皇帝昏庸,被奸臣蒙蔽已久,不一定会相信他们。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巧妙的计策,利用江湖势力广泛传播消息,制造舆论压力,让京城乃至全国各地的百姓们都知道苏羽的冤情和奸臣的恶行。一时间,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民愤如即将喷发的火山。
此时,兵部的官员们也察觉到了民情激愤,深知若再不妥善处理苏羽之事,恐将引发更大的动乱。兵部尚书陈逸之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向皇帝陈说边境战事的危急以及苏羽的冤屈,指出若不释放苏羽,让其戴罪立功,抵御外敌,国家危矣。
皇帝听闻兵部尚书的言辞,心中开始有所动摇。一方面,他担忧边境战事继续恶化,危及自己的江山社稷;另一方面,汹涌的民意也让他感到了压力。
李进和王佑等奸臣们仍在皇帝面前巧言令色,试图阻止皇帝释放苏羽。但皇帝此时已不再完全听信他们的谗言,而是陷入了沉思。
最终,皇帝为了平息民愤,维护自己的皇位,也为了挽救边境的危局,不得不下令暂时释放苏羽,让他戴罪立功,重新率领军队抵御外敌。但皇帝同时也警告苏羽,若不能取胜,将罪加一等。